网络平台和报刋上经常发起各类题材各种文体的征文活动,对于长期爱好写作的我来说,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或直接在电脑和手机上按键),发出了一篇又一篇征文。我已参加了二三十个征文比赛,作品被选入被推送,也获得了各种奖项。
征文的题材“新”。大多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很容易激发灵感找到素材,有一种想表达想叙述想抒发想感悟的冲动和激情。所以,按征文要求和提示的内容和题材范围,笔下就能很快的写出征文的题目,且切题、简洁、或有文字的美感。于是一篇征文就写出来发出去了。如森林城市创建的征文,我写了一首诗《城市森林的畅想》,后来不仅参加了市第七届原创诗歌朗诵会的诗选,还选发在《大江晚报》朗诵会作品选登的专版上。今年网上有一则“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启事,我即写了《写春联》《写春联(续)》两篇征文,《写春联》在《芜湖日报》上刋登了,两篇散文同时摘得了大赛的金、银两块奖牌。网络上的征文活动我写了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每篇(首)作品不是被主办方在网站上推出,就是获了奖,受到了文友与网友的点赞。

征文写作就是快乐写作,我沉迷于其中,也乐在其中。
征文的体裁“杂”。有散文、诗歌和论文等各种文体,给我的写作提供了施展“十八般武艺”的平台。有命题征文,有自选题,有节日时令的应景文章。在各种文体各类题材的征文中大显身手。
自参与征文写作后,我对各种文体都尝试了一遍又一遍,有随笔《读书二题》(《我的书房梦》《向上的力量》),有散文《美在家乡》《母亲留下的“遗产”》《幸福一家人》《写春联》《我喜欢灯光》等,有诗歌《你的眼神》《春天花会开》《朗诵者》《过客》《等着你》和散文诗《妈妈的煤油灯》《爸爸的背》等,有报告文学《我们的“大桥精神”》等,有小小说《买鞋》《卖鞋》《数数》《送酒》等,还有评论《牢固树立“看齐意识”》等。这些题材,让我的记忆又回到了各个场景或过往的那些人和事,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感悟,让我的思绪和思维展开了自由而自在的飞翔。我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享受着快乐。

征文的评选“公开”,有透明度。为了让我的征一文在参与活动中,尤其是本地举办的征文大赛中有一个我自认为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结果,我在几次发出征文时,没有署上真名,也没有使用笔名,而是写上了一个谁也不知道猜不出作者是谁的“化名”。这样几次试下来,让我更有了自信更有了荣誉感更有了写作的热情。比如,一个区举办的题为《风筝》的征文,一个图书馆举办的“读书”的征文,我写好《与风筝有关》的诗作、《悦读》的随笔,都是用的“化名”袁山清(家往青山园),我把“青山园”倒过来唸成谐音“袁山清”。公布征文获奖名单时,“袁山清”赫然在目,我获得了两个征文奖。事后,有朋友知道实情,调侃道,主办方是只认文不认人。
征文,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类征文活动,我写作、我参与、我快乐。在我与征文中,让我的人生变得充实而更有意义。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让学习像玩一样。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1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