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读书有瘾吗?
我说:有。

什么是书瘾呢?我也说不太清楚,从前,可以用一个叫“手不释卷”的成语来说一个人对书有瘾。咋说呢?书拿在手上,既然都不肯丢放下了,肯定其“瘾”不会小。我们说,作为一个生活的人,要工作,为生计奔波,时刻将一本书拿在手里算怎么一回事呢?
记得陶翁有句名言: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我理解这也是一种有书有瘾的体现。所谓的“不求甚解”,大概就像我们看小说或者追剧一样,不看它们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而是追求故事的情节,或者看热闹,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罢了。
我认为,既然是“瘾”,不可能时时发作,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发作,而是要受到什么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或者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掂念难以割舍,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的时刻发作。当然,走火入魔者除外。所以,我认为,所谓的“手不释卷”,可能是形容一个人有书瘾,而不能说一个人一天24小时不放下书。
我估计书瘾的发作和烟瘾、茶瘾、酒瘾、毒瘾、钱瘾、麻将瘾、色瘾、耍瘾、官瘾等等的瘾发作一样,都足以让人心神不宁,寝食难安。
我承认,我是有酒瘾和书瘾的人。在我近六十年的生命岁月中,感觉我的书瘾和酒瘾几乎同时养成。记得刚离开学校参加工作步入社会时,内心孤僻的我,工作之余,就想看书,书看倦了想喝酒。我特别怀念当单身狗的岁月,休班时间,特别是节假日,弄两个好菜,整一瓶好酒,一手握酒杯,一手握书卷,酒酣了,书落了,愉快的一天也结束了。
然而,我的酒瘾相对于书瘾来说,好控制一些,外出或长时间休假,我可以做到三五天不沾一滴酒,尽管渴望,尚可控制。但是,一天不摸书,我的心头就难受,两天不摸书,犹如丢魂,三天不摸书,就像变蠢了一般,头脑反应迟钝。
就拿这次来攀枝花两个多月的时间来说吧,从成都的家里出门时,我就想,这次是去治疗失眠的,尽量少带书,或者不带书。本来都出门了,还是怕书瘾发作,忍不住带了《沉默的钢钉》和《童年》这两本加起来约50万字,看起来不厚也不薄的书,以为够自己读了,结果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了,而且,还是一边读,一边告诫自己是个病人,要慢慢读,谁知一读就放不。
读完之后,忍了几天,书瘾发作,反而增加了我失眠的难受程度,我只好打电话让儿子把我前年买的那部近10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巨著《原子弹秘史》从成都给我寄到攀枝花来。我计划3月底回成都,以为这部书读完也差不多了,然而,我又一读起来就放不下,三八节前一天就读完了。这些日子,没有书陪伴,我像个毒瘾发作的人一样,整日里哈欠连天,手足无措。
一天,我突然看到一只老母鸡,顿时心生灵感,坚持每天写一段千字文来克服书瘾。这些天下来,感觉效果不错。
于是,我想,所有的“瘾”都是在和自己作斗争,能否将不利的“瘾”戒掉,关键是看个人的毅力。就像毒瘾一样,有人在戒瘾中重生,而有人却在戒瘾中死去。
我想,书瘾于我是下半生活着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意外,我是不想把它戒掉的。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让学习像玩一样。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1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