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义门村的故事》,请点击“关注”哦!
我与《华岳风》
冯宝哲
我自幼即喜欢古诗,开始上初小的时候,有练习写大字之风,父亲给我所起的第一张仿格就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第二张仿格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张仿格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在我幼小的印象中十分深刻。这些古诗念起来顺口好记,像儿歌一样,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弄不清是什么原因,我练大字毫无结果,一辈子写的字都是歪歪扭扭,连自己的姓名都写不端正,因此我最怕别人要求自己签名。爱好诗词,但却不懂得其中的窍门,只能写些顺口溜。直至退休以后,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蒲城县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我也被家乡的文友拉着参加了,这才开始学习诗词入门的基本知识,知道了诗词讲究韵律,并且还有格式的要求。循序渐进,越钻越深,这才发现这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格律诗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每句每字都有规范,不可越出雷池。初学起来,的确费劲,特别是受“格律就是枷锁”论的影响,认为规矩太多,只图方便省力而很少涉猎格律,主要写些古风诗,经过大约有四、五年的的实践,因受唐宋诗词的薰陶,我开始不满足于古风的随意与粗放,从2005 年起决定向格律进军,2006 年我加入了陕西省诗词学会,通过十多年的探寻摸索与历练打磨,认知逐步深化,这才认识到自己过去的浮浅,格律并非“枷锁”,而是古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规范,关键是你要下功夫弄懂,勤于动脑,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自会了解其中的甘甜。这样天长日久,我竟对格律诗产生了特殊情感,觉得作诗不用格律,就拿不出手,诗不达律就会感到别扭,以至达到有诗必循律的程度,从2017年开始原来我习惯所作的古风体竟至很少出现了。
2019年夏,文友梁建邦教授筹建《华岳风》诗词群,准备开展每周一题的同题吟咏创作活动,他说明因由后我积极赞成,率先报名参加。我觉得《华岳风》这个群名起得太好了,具有强烈的地方人文特色。既点明了地域的独特,又标示了歌赋的爱好,简直绝妙极了!参加的文友都是来自秦东各条战线的诗词曲赋爱好者,各行业都有,老中青兼备。当时正是7 月下旬,开篇第一首同题便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二周年”,这只限定了题材的吟咏范围,具体侧重点可以自定,作品题目自拟,体裁律绝词曲均可。于是大家围绕“建军节”这个主题,发挥自己的特长,构思着笔,斟酌定稿,首场同题即有24人投稿入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开门红。此后,每周六在群内公布主题范围,周日与下周一在群内出稿,有专门编辑人员收集、审核,于周一下午六时后截稿汇总发表。每月基本四题,两题范围比较明确,但并不要求整齐划一,诗题可以自拟;两题范围比较宽泛,分别为“感时寄韵”和“流年诗絮”,穿插间隔,给予了作者充分的选择自由,利于大家广开思路,这已经成为惯例。
出于对本群的热爱,我在第10期“流年诗絮”同题中,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赞同题吟咏》:“华岳同题成主牌,一呼众应聚贤才。微群屡屡佳音现,大作频频精品来。丽句清词馨页面,凤章雅韵耀平台。骚坛喜讯连连报,诗友欢欣乐满怀。”随后在第17期“我与华岳风”的同题中写了一首《我爱“华岳风”》:“我爱诗群华岳风,渭南文苑聚贤能。平台互动家常话,微信交流创作经。即兴感怀得盛誉,同题吟咏享蜚声。骚坛雅韵百花放,国粹生辉耀陕东。”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2020年7月第52期的同题是“华岳风同题吟咏开办一周年”,我写了一首《同题吟咏庆周年》的祝贺诗:“一载同题华岳风,诗花朵朵记征程。乐天故里贤才涌,司马家乡国粹兴。韵句遏云传渭北,歌声遍野漫秦东。基因连脉出精品,藤蔓相接硕果丰。”
2021年7 月第102期的同题是“华岳风两岁了”,我写的题目是《“华岳风”百期礼赞》:“两载百期生,骚坛华岳风。同题流雅韵,独作显潜能。恰似花争放,犹如凤竞鸣。秦东诗漫野,渭水荡歌声。”
2022年7月第149期的同题是“华岳风三岁了”,我写的题目是《三载同题扬国粹》:“百五同题华岳风,期期精彩耀秦东。骚坛盛举延三载,诗界雄师灿众星。教授擎旗扬雅韵,编辑助阵献潜能。乐天故里歌盈野,黄渭流觞国粹兴。”
再过四个月,《华岳风》即将迎来四周年的大喜日子,截止目前已出182期,刊出作品6964首,我是坚持不懈,全程参与,即使因病住院也绝不耽搁,一期不缺,实现全勤。近四年来我把《华岳风》看成为一个“大学校”,我在其中可以学习诗词的基本知识,借鉴诗友的成功经验,互相研讨,练习提高,探索更美妙的境界。每周的同题成了提醒我不断前进的号角,《华岳风》成了我增进诗词技艺的“练功场”。
《华岳风》群实际上也是一个“小社会”,群员已达89人,士农工商,各界均有,每期参与人数一般均在40人以上,所发作品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产生了强烈反响。渭南市文联主办的《华山文学》经常刊载《华岳风》同题的作品,《渭南诗词》、《延安精神研究》、《潼河》等刊物也多次发表本群的优秀佳作。《华岳风》已经成为渭南文坛的一张亮丽名牌。
最后再题五律《我赞华岳风》一首,以为本文作结:“同群情谊深,都是渭南人。新秀蓬勃起,老枝刚劲春。须眉长傲啸,女士喜清吟。方寸平台里,百花鲜且馨。”
2023年3月16日

冯宝哲先生
冯宝哲先生:1938年生,陕西省蒲城县龙池镇人。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
原文来源:作者
原文作者:冯宝哲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让学习像玩一样。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1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