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除了种植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红薯等,有时候还种植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绿豆、芝麻等。但是我记忆深刻的还是种植棉花,因为他能给家里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换取更多的生活成本。正是有通过种植棉花获得的经济来源,才让自己上学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从打棉花种植用的营养钵器具(神器)勾起少年时的回忆。那是30年前,像过电影一样画面呈现在眼前,从休整棉花钵体的池子开挖开始,依次拌打棉花钵体用的土壤、浇水、覆膜、消杀、撒草木灰(地锅灰),用营养钵器具(神器)打球、保湿、放棉花籽开始播种,用竹竿撑起上面的薄膜用来保湿、保温。待苗长成后是关键的移栽到垄沟上,然后在进行覆膜、透膜(防止把苗给烧死)、施肥、浇水、用药消杀(敌敌畏等)。棉花苗从春季开始茁壮成长过渡到夏季,从开花、打岔和掐顶(如果不这样做他会疯疯长)并且坐不了果,所以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容忽视,尤其是夏季受到大风(自然灾害)影响,如果倒伏还得去扶起来但是这样会影响产量。在秋季来临之际绿绿的果挂满了棉花树枝,到了深秋时刻绿果会裂开嘴,慢慢变干露出雪白的带字棉绒;因为干的棉花球在很短的时间开放,为了不让秋季雨水把棉花绒浇湿,我们要很快收割干了的棉花球,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是一个很辛苦的体力活。收到家里后放到屋里面,然后晚上挑灯夜战再拨棉花球抽出带字的棉花绒,利用干燥的天气晾晒干,最后打包买到收购点。当你认为可以换到钱的时候,其实他们会开张纸质的票给你,等有钱再给你。因为当时卖方市场种植面积大,所以就会受到压秤、压级,这些辛酸史虽然成为了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只有牢记过去成长的经历,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从要孩子开始备孕、保胎、检查到呱呱坠地,每一天的付出都充满着喜悦之情。但是带来的是如何带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等问题。那么孩子的成长和棉花成长一样,我们要用心去呵护他们的成长,在每个阶段提前做好应有的干预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现象发生。这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受到约束、限制,在孩子小的时候纠正和干预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孩子参加了早教教育,顺利地过渡到了幼儿园的教育,能够很快适应与小朋友的交往及良好的习惯。幼儿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也就很快适应了小学的学习。其实学前的每个阶段也很不容,也是通过打岔防止疯长(这是个痛苦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度”的把握和“事上练”的行为。这个过程相信孩子的诚实,但是周围的环境会影响他的“诚实”,这就要求我们的分辨能力和干预能力。
总之,首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用无私的爱和无条件的爱去爱他们;其次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来教育孩子,抓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最后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是急不得的。成长是有规律、抓住规律、运用规律才能顺其自然和茁壮成长!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