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悦悦,点击“关注”,不迷路

2.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3.给孩子建立明确的权利意识,会使孩子明确、有力、有责任感和道德感。
4.建立规则的目的照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5.规则是有弹性的。
6.建立规则意识,不是建立规则本身。
7.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照顾孩子的情绪,再处理问题。
8.发生纠纷时,让孩子在存在感和尊严感中解决问题。
9.倾听全过程,问清缘由。
10.明辨是非(建立一生的道德观念)
11.将事情和纠纷中所有内容一层层剥离开,一层处理完再处理下一层。

建议规则的最佳时期。
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孩子约定。

在生活中,在爱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从需要爸妈的陪伴来做,到自己独立完成。智能的形成需要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自由。恰恰是我们和孩子共同约定的规则,彻底地保障了孩子选择的自由。发现适合自己家庭的通道。成人的状态也禁受着考验,家长有没有规则精神,直接影响着孩子是否形成规则意识,同时也考察着家长的智慧。
规则精神来帮助孩子剥离事件,让孩子为自己负责,让孩子生活在规则环境里。文明就诞生了,理性的智慧逐渐开启。倾听是每个孩子讲述的过程,也是一个治疗过程。

今日感悟:孩子玩姐姐的玩具,从盒子里拿出来,玩了几分钟不玩了,妈妈说:“你要把玩具归位,”孩子没动,妈妈又说:“你不送回家玩具,姐姐不让你完了。”这次孩子才把玩具放在盒子里。玩具的主人是姐姐,有权利处理玩具,弟弟玩完玩具,物归原处。逐渐养成有规则意识。
杨洋在晨晨家玩洋娃娃,晨晨看见了也想玩,他们两个抢玩具,老师介入,问杨洋谁先拿到这个布娃娃,杨洋说:“我先拿的,他过来就抢。”晨晨是这样吗?晨晨点头。老师:“晨晨,你想要这个玩具,和杨洋商量,告诉她,我喜欢这个布娃娃,可以让我玩会吗?”老师:“杨洋,你和晨晨说,我玩会,再给你。”于是他们友好相处。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