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虫有大智慧(小虫虫有大智慧光碟)

小虫虫有大智慧(小虫虫有大智慧光碟)

故乡虫虫亦可亲

作者|杨宏伟

虫虫的历史比人长。据说,怕连人都是虫虫变的呢。

虫虫的叫声很响,在《诗经》里、唐诗宋词里,都听得见。

虫虫悄没声息地,伏在齐白石的画里吃花呢。

而我们当年这些被家里散养的、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的疯孩子们,山沟野洼里跑惯了,和大自然最亲近,认识的虫虫也就最多。

当然,我们的认识,不是生物学、昆虫学上的认识,只是我们眼中的认识。

这些虫儿们,是我们的音乐,我们的儿歌。

是我们的惊喜,我们的玩具。

是我们的勇敢,我们的豪气。

甚至,是我们解馋的美食,当时仅能找到的动物蛋白

夹子

这是一种黑色的大甲壳虫,比最大的知了还长。头顶着两条长须,像孙大圣头上的两只鸡翎子。六条大长腿,腿上有刺,抓人生疼。两只大钳子,更是孔武有力,能将细草茎夹断,夹在人皮肤上可想而知。我们当地叫它夹子。

这种虫子平时见不到,只在夏季暴雨之后,才在空中乱飞。小时候,我们弄不懂,听大人们说,这虫是天上下雨下下来的,就信以为真,以为天上真能下虫子。

夹子汉大力不怯,只要被抓住,就极力挣扎,两只铁夹舞动个不停,只有大孩子才敢抓。大孩子也常常拿这庞然大物吓唬小孩子,或女孩子,就爱听他们呼爹喊娘的叫声,以此为乐。

夹子雄虫较细较小,雌虫粗而长。将雌虫腹部踩烂,会露出许多米粒一样的白东西,我们真就把它叫白米,现在想来,那是虫卵。据说,有人用火将这白米烧了吃,很香,我没试过。

现在这种虫子很少见了,即使在农村。我猜测,可能是大量使用农药的原因。我们小时候,农村里还常见老鹰等猛禽飞翔,现在都消失了,我怀疑和鼠药有关。枪都收了多年了,不可能是人打完的。鹰食了被药死的老鼠,也被药死了。

写这篇文字前,我还度娘了一下,我们叫做夹子的这种大甲壳虫,其实叫大牙土天牛,是一种吃草根的害虫。那么,没有了就没有了吧。

其实,害不害的,那是人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定的。佛说,众生平等。

蝉,在我们老家,根据它们大小或叫声,把它们分为四类。

一类很小,初夏就出现了,离人居住的地方远,主要在沟坡的草丛和树丛里才能听到。吱-吱-吱-吱,声音细而尖利,持续不断。又很警觉,稍一走近,就飞走了,很难见到芳容。我长这么大,好像只见过两三次。大概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比不过牛虻大,我们叫它蝇子撒(音sa,是头的意思)

更多的是下面三种,基本在入伏后才大量出现。

最大也最常见的是一种黑色蝉,叫声洪亮、单调、吵闹,火烧火燎的,吱-吱不歇,就像五音不全的歌手,只有一个调。我们叫它吱喽。

吱喽大而蠢笨,比较容易逮。只要听到叫声,就能发现它。蹑手蹑脚爬上树,走近了,它还在叫,一只手一扣,就逮住了。已成了俘虏,还在叫,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劲头。然后用一支细线绑住一只腿,那就是一个好玩具,像放风筝,能玩上半天。

这种蝉,刚从土里爬出地面时,要蜕壳。脱了旧衣呈嫩绿色,只有阳光嗮后翅翼变硬,才呈黑色。蝉蜕可入药。它的胸部有一小块肉,烧了吃,很是美味。所以,前些年在乡下,有不少人晚上打了手电筒,在树底下逮呢。我还看到有食堂将其装盘上桌,却是全虫,没我小时吃得那么精细。

有一种稍小的,颜色黑中泛绿,如墨玉。叫起来声音婉转,“呜-嘤,呜-嘤……”,是高超的抒情歌者,我们就叫它呜嘤。飞得高,落得远,而且非常警觉,不容易抓到。

还有一种蝉,秋伏才出现,更小,叫声急切,“被-褥,被-褥……”声音里充满了凉意。而且,傍晚时分叫得更欢,提醒人们,这时节有了早晚,不比盛夏,晚上睡觉该铺该盖了。

我怀疑,所谓的知了,可能就是指这种蝉。你把它的叫声想成知了,那它的叫声就是“知-了,知-了……”声由心起,这就像你喜欢一个人,你心里念着她的芳名,你听见风声、雨声、解板声、磨面声……所有的自然之音,都仿佛是叫她的名字。

八姥姥

夏忙结束了,碾过麦子的打场空空荡荡,平展如镜。雷雨后,若仔细搜,会看到场地上有指甲盖大的土盖盖,揭开盖盖,是一个细洞洞,盖盖被丝和洞联着,这就是八姥姥的屋。

我们趴在地上围成一圈,一齐喊:

八姥姥,结盖盖。

红裙裙,绿带带。

前门牢,后门紧

一口咬住八姥姥的四条腿!

然后,从洞旁用小刀斜方插入,再迅速一挑,就把八姥姥从洞里挑出来了。

八姥姥其实是一种蜘蛛,身体黑中泛红,八只腿颜色更红一些,看起来像穿了红裙裙。其身体光滑、干净,没有其他蜘蛛的狰狞,可以放在手上玩儿。

只是令我想不明白的是,这首儿歌为什么说“一口咬住八姥姥的四条腿”,它分明有八条腿呀.

小虫虫有大智慧(小虫虫有大智慧光碟)

花媳妇.白头佬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臭椿树发芽了。

臭椿树身上会生出一种小虫子,体黑色,身上布满黑点,能跳,并不漂亮。

等到它长大了,蜕了壳,就成了另一种样子。外翅成白色,仍布有黑点,内翅却是红色,鲜艳,飞起来十分漂亮,就像“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的姑娘。因此,我们叫它花媳妇。我们常常逮了一把,撒向小男伴,打趣说:“给你娶媳妇啦!”

花媳妇虽然漂亮,但爱撒尿,像下雨,弄得地上都成了黑色,显得很肮脏。估计它也不怎么美味,我们逮了喂鸡,鸡都不吃。

椿树底下还藏有一种小甲虫,黑中带白,口器很长,像大象的鼻子,我们叫它白头佬。

这种虫子会装死,刚才还在动,一碰,就装死了。我们喊:

白头佬,装睡着。

你大你妈借了二两银子,

不还我!

吓唬它。也不知它能听懂不,却又动了。

小虫虫有大智慧(小虫虫有大智慧光碟)

我们能遇到的蜂中,蜜蜂最多。树上的花,桃花、杏花、梨花、刺槐花。田地里的花,油菜花、荞麦花。还有山坡上怒放的野菊花。只要有花的地方,到处都嘤嘤嗡嗡地飞舞着勤劳的蜜蜂。

有一种办法,可以去蜜蜂刺,就是给布鞋面上抹点唾沫,让蜂屁股挨上去,蜜蜂一蜇,就会把它的刺连同一段肠子留在鞋面上,离了蜂身的刺还在微微地动呢。这时,没了刺的蜜蜂还没死,可以抓在手上玩,也可以绑一细线,蜂会绕着飞。

大人们会呵斥小孩,不光怕被蛰。还有,去了刺的蜜蜂会死掉的,害命呢。但架不住孩子的好奇心,制止不住。

我们还捅过麻子蜂窝。树上的麻子蜂被捅下后,会乱飞,我们就趴在地上,据说,蜂看不到趴在地上不动的东西。

村里有座老城,草盛人稀。有一种地窝蜂,常常在草丛的地下筑巢。只要被发现,我们会拿一根木杆,一头缠上棉絮,浇了柴油,点燃后,放在地窝蜂蜂巢口,里面的蜂受惊后,纷纷出逃,结果被烧了翅膀,尸横遍地,一片狼藉。我们会拿这样的英雄壮举,向未参与伙伴来吹牛,津津有味地叙说,甚至添盐加醋,吹好长时间而乐此不疲。

我们做这些,不为什么,就是为了好玩儿。《三字经》开首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这年龄的孩子对动物还缺少共情心,比较残忍的。当然,受到惩罚,被蜂蛰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也不少,谁让自己手长呢。

小虫虫有大智慧(小虫虫有大智慧光碟)

螃蟹

最好的去处,是下南沟里玩耍。沟坡上有大队桃园、苹果园,树上的果子,尽管还是生蛋蛋,但嘴里能淡出鸟来,生蛋蛋果子嚼着也是香的。但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能下河逮螃蟹。

顺着河岸走,遇着石头就翻,螃蟹就藏在石头下,失去掩体,螃蟹在水里横行迅速。但河水清澈,看得清楚。手伸进水里一下子就抓了蟹盖,任他张牙舞爪,已是徒然。

有些螃蟹会藏在水边的洞里,胆大的孩子敢将手伸进洞里抓。但我没那胆量,据说,有些洞里没螃蟹,倒是有蛇。若掏出来蛇,还不把人吓死?

河里的螃蟹很多,一晌能逮几十个。有时会逮到刚蜕壳的螃蟹,通体白色,还是软的呢。

那年月,我们当地人还不知怎样加工螃蟹。我们小孩子逮了螃蟹并不吃,最多掰断腿,生尝一下蟹腿里的肉,咸咸的,并不好吃。

我曾经好多次把逮到的螃蟹扔进院子的水窖里,但打水从来没见过螃蟹,估计都死啦。倒是扔进凉窑里,过了好长时间,都忘记了,有时听到刺啦啦响,还会发现螃蟹,螃蟹没水也能活吧?

地蝼蝼

夏季,刚下过雨的田地边、草丛里有一种虫子叫得最欢,喽-喽-喽,喽-喽-喽,这是地蝼蝼在叫。循声去找,走近了,声音却立马停止。地蝼蝼很警觉,一般很难抓到,可谓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只有蹑手蹑脚,大气少出,才会发现它的窝,然后迅速用小刀撬土,地蝼蝼终于露出真容,是一种身体修长的虫虫,短翅,长有两只有力的钳子,很漂亮。也很有力气,手压住,稍不注意,就逃走了。

小虫虫有大智慧(小虫虫有大智慧光碟)

蛐蛐

蛐蛐和地蝼蝼的叫声很像,我有时都分辨不清。

秋高了,新耕后的夏田里,到处都是蛐蛐在跳,在叫。人一走近,纷纷逃离,像赶了一群虫子放牧。

草丛里也到处都是,有飙高音的,有低唱的,无人指挥,自是天籁之音。

都说蛐蛐好斗,但我不认识那种会斗的蛐蛐,我的好朋友杨麦成懂。他说,我看到的不会斗的蛐蛐叫油葫芦

晚上,有时会有一颗两颗的,不知何时竟躲到了床底下鸣叫,并不觉得有多吵闹,只是有些湿湿的,凉凉的感觉,触动心底。

秋深了。

小虫虫有大智慧(小虫虫有大智慧光碟)

蝌蚪

沟河里、村中央的涝池里,有很多蝌蚪,我们叫河马鱼。北方的农村很少见到鱼,我们捞了河马鱼放在玻璃瓶中,当鱼养。

我有一次去我舅家,看到附近涝池里有许多不一样的河马鱼。我外婆说,我堂舅的儿子、我表哥给涝池里放了鱼苗。我以为那就是,用塑料袋提回我家,放养到院子的水缸里。好长时间后,它竟长腿了。

我明白了,那还是河马鱼呀。

雏菊虫

雏菊花里,躲着一种针尖大小的虫子。

我们对着叫:

唠唠(母猪)唠唠吃食来,

黄狗黄狗舔槽来!

花里面会爬出黑色和黄色的小虫子。我不知其名,权且叫它雏菊虫吧。

蚂蚱

蚂蚱在虫虫中,体型算大的了。但若不是它爱叫,很不容易发现。因为,它有保护色,和周围植物的绿色浑然一体。

故乡的坎畔上,到处都长枣刺(野酸枣树)。夏季里,枣刺丛中,经常会听到“喳-喳-喳-喳……”的叫声,那就是蚂蚱在叫。你走近了,它就噤了声,但庞大的身躯还是暴露了它自己。蚂蚱的后腿细长有力,又有翅翼,连跳带飞,要逮住可不容易。

逮了蚂蚱,就放在蚂蚱笼笼里。蚂蚱笼笼是用麦秆编制的,既严还透。蚂蚱最爱吃番瓜花。蚂蚱的叫声虽亮,但不吵,哪怕是晚上,你听见它叫,还以为你睡在野地里呢。

还有一种虫子,也是大长腿,能跳能飞,只是比蚂蚱细,头尖长,整个身体呈三角形。我们叫它猴子,至于为啥叫它猴子,却不知原因。我们常常用一根枣刺,刺过它的头,钉在地上,它就绕着枣刺转圈圈,好像在推磨子呢。

猴子口器里会分泌一种酱色的汁液,估计有毒。猫吃了这种虫子,会哇哇地呕吐。

长虫

故乡人把蛇叫长虫。一提起长虫,我的心里就瘆得慌,老天爷咋造下这么吓人的东西。

我曾经和我一个比我年龄还小的表叔,去西沟畔挖枣刺(荆棘),刚挖了一撅头,一条撅把粗的绿长虫倏地溜了出来,吓得我俩鬼哭狼嚎,脸都没了血色。逃出去几十米远还不敢回头,仿佛那条长虫还在后头追我们。连撅头都不敢返回去取,后来还是央求一位种地的伯伯帮我们取的。

有一次,天刚下过雨,我看见被大水漫过、已干了的平地上,一条长虫盘了一盘,有脸盆那么大,扬着头,在吸一只癞蛤蟆,蛤蟆被弄得血呼啦啦的,恐怖很!

我见了长虫,会躲得远远的。

但我的其他小伙伴们并不怕,他们见了长虫,会撵着打,拣大土块塌,用长条棍抡,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将打死了的长虫挑在棍上,用来炫耀,仿佛在展示一件战利品。也拿来吓唬、嘲笑我,他们对我的胆小勾子松很是不屑。

据说,若你发现了爬在树上的长虫,那是在和你比高。你必须脱下一只鞋子,朝空中扔,要高过那条长虫。否则,你的魂会被摄了去,就死啦。灵验与否,我不知道,也没遇到过。

我小时候在故乡见到的虫虫还有很多,像臭板虫、屎壳郎、蝴蝶、蚕、萤火虫、苍蝇、牛虻、蜻蜓等,多得说不完,写着写着我就没了耐性,等我啥时心静了再补充吧。

作者简介:杨宏伟,陕西淳化人,喜读书,好笔翰。为人为文以真诚为本,自在为上,不计工拙,抒怀自乐。

摘选自:作家联盟,版权属作者所有。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让学习像玩一样。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inyifile@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