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红亮
别扭
大家都知道,别扭这个东西,大闹大有,小闹小有,不闹没有。
看起来,这两口子的别扭闹得还不小。毛妮儿做饭,买倌不吃,买倌烧茶,毛妮儿不喝,就连晚上睡觉都各睡各的屋,互不打扰。这架势,这两口子是铁了心要闹别扭,谁都不会轻易地示弱,他们要把别扭闹到底。
买倌说:“这一次闹别扭,最坏的结果就是离婚,俺俩各过各的,求,谁还怕谁?我还怕她?这一次撑住她!说实话,我都两次失去老婆了,还在乎这一次!我看呢,俺两口这缘分算是尽了。”
毛妮儿说:“买倌太不是东西了,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日子没法过了,受够了。真不行,我就走,再找一家人家,不跟买倌这兔孙过了。他太霸道了,我真的烦透了。我看呢,俺两口这缘分算是尽了!”

都是三婚
别看买倌其貌不扬,却脑子好使,是个有心劲的人,他学东西悟性高,用时间短,一学就会。
那个时候,在村里,买倌文化程度不低,老牌高中生。当时,这在当地群众当中可是不得了的。
那个时候,农村的的高中生,可真是凤毛麟角,鹤立鸡群。
买倌高中毕业后,去镇上的初级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三年后,因民办教师工资拖欠严重,他放弃了教学的工作。
买倌回到家乡,先当上了村民组长。之后,进了村委会。他当过村会计,当过村委委员,当过村委会副主任,当过村委会主任。
别看买倌“战场”得意,情场却十分失意。因为这,他懊恼得不能行,心想:我咋是个这命哩!
他的第一任妻子,在参加村里的一次集体劳动中,丢掉了性命。这个女子没有留下一男半女。
他的第二任妻子,前后跟了买倌十年,不会生孩子,没有生个一男半女。
后来,这两口去省城做了医学检查,结果是买倌的问题。
女人嘛,把生养孩子当成己任,分内的事。有些女人,因为不能生孩子悲痛欲绝,痛不欲生。他的第二任妻子,不能忍受这样的伤痛,一个女人,怎能受得了一生没有孩子的遗憾!
有一天早上,第二任妻子对买倌说:“我的姑妈住在省城,这几天有病了,我去伺候她。”
买倌说:“中啊,你去吧,家里有我呢,你就放心吧!”
谁知道,那一次,他的第二任妻子去了省城,就没有再回到买倌的身边。那个时候,没有电话,手机什么的。买倌没有办法和第二任妻子取得联系。就这样,第二任妻子永远地离开了他。
对于买倌第二任妻子永远地离开他,村里的群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啥啥的都有。
当时,买倌被这接连的噩运,打击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那个时候,他易怒,心情很差,情绪降到了冰点。说话少气无力,做事无精打采,整个一副跟霜打的茄子一样。
后来,买倌想清楚了,也想明白了。他想:人生哪有尽如意,万事只求半顺心,过好当下最重要。
他想:两个老婆都因为这个或那个原因离自己而去,往后的日子,不过怎么能行,于是,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想法和勇气。
他索性干脆不找女人了,一个人单过。然后,干好自己的工作。
二十年后,买倌遇到了毛妮儿,这两个人走到了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过起了日子。

毛妮儿情况
毛妮儿和买倌这两个人,有两个共性的问题:一是不会生育;二是都结婚两次,又失去爱人两次。
毛妮儿二十岁时,嫁给了当地小煤矿矿主的儿子,这两个年轻人,领过结婚证。举行来婚礼,五年内,没有孩子。在当时,对于家庭来说,这可不是小事。
这可急坏了矿主两口子。矿主在当地是有头有脸的人,再加上他是当公公的,许多话,没有办法说出口,于是他就鼓动自己的老婆上,让老婆催促其儿子还有毛妮儿去省城,做详细的检查,找不能生育的原因。这一次,问题查清楚了,是毛妮儿的原因,毛妮儿不会生育。
后来,经过矿主一家人商量,就把毛妮儿赶出了家门。
毛妮被赶出了婆家的家门,没有地方去,只有暂去娘家居住。
毛妮儿住在娘家,其爹娘不说啥,必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能说啥!毛妮儿住在娘家,毛妮儿的弟弟也不说啥,必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姐姐,还能说啥咧?毛妮儿住在娘家,弟媳不愿意,整天板着脸,横挑鼻子竖挑眼。一嫌毛妮儿懒,二嫌毛妮儿不讲卫生,三嫌毛妮儿脑子太笨,四嫌毛妮儿说话难听,归根结底,还是嫌弃毛妮儿不会生育。
后来,毛妮儿实在忍无可忍,就针锋相对地和弟媳大吵了一架,然后,独自到省城打工去了。
在省城,毛妮儿经历了第二段婚姻。他和国企的一个退休职工结婚,领了结婚证,还举行了简单的仪式,过起了省城的生活。
二十年后,这位退休职工,因病死亡,毛妮儿被职工的儿女,无情地赶出了家门。
毛妮儿被赶出家门,在大街上,百无聊赖地独自游荡。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机会,阴差阳错地遇到了买倌。买倌和毛妮儿曾经是高中时期的同班同学。于是,这个人就攀谈了起来。
毛妮儿问:“我现在被赶出家门了,没地方去,去哪咧?”
买倌说:“我家地方大得很,就我一个人住,咋弄……”买倌有意把话停顿了一下。
毛妮心有灵犀,心领神会,高兴地说:“走,去你家,住你家,咱俩就凑合着过日子吧。”
就这样,买倌和毛妮走到了一起,过起了生活。
后来,这两个人还领了结婚证。

闹别扭的原因
平时买倌不打牌,不喝酒,不抽烟,生活上,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就喜欢过平凡的日子,另外,他喜欢琢磨和研究一些农机工具价格和使用的情况。
现在买倌年龄大了,不再担任村里的领导工作。
可是,他喜欢农机工具的热情和兴趣有增无减。
前几天,村里人收过玉米之后,买倌没有跟毛妮商量,独自去县城买了一整套犁地,种麦的工具,总共花了两万七千多块钱。
因为买倌买这个农业工具,毛妮不愿意了,她说:“咱两个都无儿无女,就在两个人,现在手头这几万块钱,存起来,做养老之用,你倒好,买这些农业工具,有啥用咧,占住咱养老的钱!”
买倌说:“这钱是我挣的,咋花是我的事,我有权利支配它,你管不着。再说了,咱是农村人,农村人不想方设法种地,把地种好咋能行。况且,我买的这个农具,不是一点用都没有,给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犁地、种麦,也能挣到钱。你个毛妮儿,啥都不懂,就会胡搅蛮缠,你就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
因为这,这两口互不相让地杠上了,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作品完成于2022年10月16日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让学习像玩一样。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