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江同学,今后将以崭新的作品形式,让大家了解到祖国的人文历史风光!
马饮洋河春水肥,
鸡鸣山驿晓霞飞!

公元1219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率领蒙古大军西征途中,为方便军队补给和休整,便在鸡鸣山下修筑了一座小城,设“站赤”,即为驿站,多称为“鸡鸣驿”!
公元1420年,为便于塞外作战和传递军情,明成祖朱棣下令设鸡鸣堡,鸡鸣驿也随之扩建为城池,成为宣化通往京师的第一大驿站,也成为明王朝的战略交通枢纽。
历史上,鸡鸣驿具有民驿和军驿两种供需功能,也被称为最原始的“邮政局”,并集合军事、商业、文教、宗教为一体的驿城。
迄今,鸡鸣驿已经有800余年的开驿历史,直到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撤销全国驿站时,鸡鸣驿才彻底退出驿站历史舞台。

鸡鸣驿城门
其实,元代建立驿站主要是为“朝廷军情急速公事”所需。所以,管理的驿站制度极其严格。
比如,驿站的传递文件,一般用绢袋密封;传军情急事,则用盒子锁封,标注号码、日期等,在传递公文中,有人懈怠失件,初犯笞责,再犯罚俸,三犯理应处斩。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载,鸡鸣堡“傍皆流沙碎石,行旅苦之”
鸡鸣驿城的周长为2330米,城墙高为12米,在顶部还设置有垛口、女墙,设置东西两座城门,并在城台上修筑为城楼,是一座十分标准的北方军事防御要塞的建筑。

在鸡鸣驿城内,有3条东西走向的街道。最南的一条是主街道,街道两边还分布有驿馆、驿仓、驿学、驿丞署和店铺,还有可供养上百匹马的马厩。
鸡鸣驿的城署呈三进式院落,有指挥署、驿丞署。前可以勤政办公地,后置有官员和家属住处,还有亭台楼阁相伴的花园,可供日常休闲、解闷。
顾名思义,指挥署是驿站的军事指挥官办公场所,主要负责驿站周边军事防卫、军情传递、渗透作战任务等,而驿氶署属于地方民政官员办公场地,主管地方邮政管理,邮递传达等任务。

至今,指挥署、驿丞署,还有曾经慈禧太后西逃避难的贺家大院,都还可以正常居住使用,也成为鸡鸣驿的一道古建筑活化石。
随着时光的流逝,来往鸡鸣驿的人如雨点一般,逐渐在鸡鸣驿落地生根,立业成家。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些官吏士绅、贩夫走卒、戍兵家属、南北商贾、道士行僧、挑担农夫,也成为鸡鸣驿的原始居民,世世代代的更迭,也守护着这座家和城!

因为,鸡鸣驿城背靠鸡鸣山的地势险要,又处在交通咽喉要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明朝永乐年间,朱棣率大军亲征漠北,数次多是从京师经鸡鸣山过,最终进入北方草原。直到清朝末年,鸡鸣驿还驻扎有三百余名官兵,守卫沿途。
鸡鸣驿城虽然饱含历史风霜百年,但是其威武不屈的风采依然不减当年。
直到现在,鸡鸣驿的主城墙墙体依然保留着原始风貌,除开垛口、女墙、还有个别小城墙坍塌修补过,留在世人面前的鸡鸣驿,就和数百年前一样。

于山之庇护下,扼国之要冲,佑国之安宁!
这就是鸡鸣驿,有着“世界第一邮局”的美誉!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