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10分,爷爷刚从坡上回来,刚刚立春,春雨之后便是农忙时节,要耕田,除田坎上的草,以便过见天好耕田,爷爷今早就是除草刚回来,因为他们自己组了一只施工队,有,三爷爷,大爷爷,还有姑父,玉大姥爷,伟公公,君大爷爷,这几位三爷爷叫(王马)大爷爷叫(王学)姑父叫(杨付)玉大爷爷叫(王玉),伟公公叫(朱伟),君大爷爷叫(王君)。他们组成的这只施工队,就负责给人建房子,加内饰出装(粉刷,铺地之类的),三爷爷是主要负责人,也是这只队的包工头,每天6:30上班,晚上6:30下班,早中晚都吃自己的饭,有时候吃主人家的,所以,6:10左右爷爷就要回来吃饭,准备去上班了。奶奶也是很早就起来了,首先生火煮猪食,喂了3头猪,需要很大一口锅,要煮慢慢一锅食才够一天的口粮。做好了猪食,才能做饭,三个人,一碗米,做出来就是一小罐饭,炒的一个土豆丝,烧了一个榨菜汤,这在以前,很不错了。
吃完饭,爷爷准备去上班了,爷爷还是穿着他那件蓝色外套,站在了门口,掏出了烟,点上抽了2口,烟味顺着门口,飘到了屋内到处都是由于常年在施工队工作,多年的操劳,爷爷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绛紫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那原来是乌黑乌黑的头发也变成了灰白色,只有那双眼睛依旧是那么有神,尽管眼角布满了密密的鱼尾纹,但是那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微微国字脸的下巴上,飘着一寸密密的胡须。他1.70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不惑,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那晒得微黄的脸,短短的胡须却特别精神。
爷爷走后,我就由奶奶照顾,住这个院子有一个名字叫:上步房子,是一个四合院形式的,7户人家,一进一出2个出通道口,村长进去,走入院子,左边第一户人家是我姑父,姑婆家,顺时针旋转着,第二户,是我表公家,他叫(朱孝),入口正对门,是我大爷爷家,右边就是我们家,我们后面挨着的是祖父在住,接着就是,幺爷爷的家,右侧第一家就是三爷爷家。我们的院子后面还有一户人家,就是玉大爷爷的家,正所谓前有竹林,后有靠山,这地方算得上是一处好地方了。院子地皮还是土泥巴路,可能是因为刚刚下过雨的原因,地面上有一层松软,脚踩上去,一下就能烙印出一个脚印。也算是住在了山里,空气新鲜不用说,最主要是,每天都能在鸟语声中清醒,来给次日的疲惫进行冲洗,对今天的工作给予平静的心态。
村口,最前面有一个大堰塘,那个才是我童年最喜欢待的地方,也是我现在最讨厌的地方,喜欢它是因为我游泳的技能是在那里面学会的,讨厌它是因为,我学会,喜欢上钓鱼也是在这。堰塘不算很大,差不多也就2个篮球场那么大。水深大概1.8-2.2米左右。在这的故事还有很多,来日方长,听我细细道来。不过,在这之前,我知道了,我往后要在这里生活下去了,用农村话说,我这叫定根于此了!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