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赵小勇的故事又火了
#临摹10万张梵高的画见到真迹后却沉默#?这个话题,一夜之间冲上榜单。人们为他惊叹,替他感动。而赵小勇,却仍待在大芬村中,坐在他的画室里,拿着画笔,一如既往。

赵小勇与他的画
初一便辍学的赵小勇,拿着母亲给他的160元,到深圳闯荡。
一开始,他白天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的找临工,晚上就睡在马路、桥洞里。深圳的现代化和繁华给了他巨大的冲击,他热爱这座城市,想要身处其中。
他当过建筑工,进过电子厂。真正让他和绘画结缘的,是在一家藤编厂,他被任命为篮子绘制花纹。后来,赵小勇又进入了一家瓷器厂,绘制工作一个月能给他带来千元收入——这与他后来在大芬村开设工作室的收入差不多。
1996年,年仅19岁的赵小勇来到了大芬村。此时大芬村的临摹油画市场,拓展已有7年,正初见雏形。
赵小勇诉说他在心底有一个绘画梦,这个梦,或许源于他爸爸在工厂画的黑板报,或许来源于小学时老师表扬他在绘画上有用天赋。正是这个梦想,让他毅然辞去了瓷器厂的高工资。也让他在20年之后,毅然踏上了去阿姆斯特丹的旅途。
进入大芬村的第一年,赵小勇完全没有收入。赵小勇四处学艺,尤其是他的房东,一位中央美院的老师。一年过后,赵小勇终于卖出去第一幅画。
1998年,赵小勇在大芬村开设了一家工作室。两室一厅的房子。工作室的画师就是他、他爱人和弟弟,他们像流水线一样作业,不知疲倦。慢慢的扩大产业,收亲戚作为弟子。

赵小勇临摹的梵高。

赵小勇的工作室。
20年间,赵小勇追逐着梵高,不知疲倦。他说他在2002年看过一部梵高的纪录片,这让他深有感触。他觉得,他与梵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6年,他终于有机会前往阿姆斯特丹去看梵高。
这趟旅程让他失落。他本以为自己的临摹画会在比较高端的画廊里,却不料只是随意卷着被放在铁桶里,当作纪念品贩卖。

赵小勇在阿姆斯特丹。

这趟旅程让他沉默。在梵高美术馆里的真迹,让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他千百万次在工作室对着画册揣摩的完全不同,真正的梵高色彩更加丰富细腻,作品更加灵动。他深刻觉得画了20年梵高,却没有一次比得上美术馆里的一幅画。
这趟旅行让他收获。他像朝圣一般沿着梵高的足迹行走。看过梵高的天空和原野,在梵高墓前摆上三支香烟,做一个中国人的祭奠。

梵高与梵高弟弟的墓。
回国的赵小勇,开始了他自己的创作。甚至还短暂的在宁波的写字楼租了一间画室,专卖原创画。
但兜兜转转之后,赵小勇还是回到了大芬村。他觉得,这儿才是属于他的地方。
三年疫情,赵小勇的海外订单大受影响,国内订单量也一直不大。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原创创作上。

赵小勇在大芬村的工作室。

人们在赵小勇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个一直做着模仿没有突破的自己,那个一直怀揣梦想步入中年的自己。
人们在赵小勇身上看到了梦想,被梦想指引着一路前行,被梦想引导着前去万里之外,追逐着梦想起跑的中年人。
人们在赵小勇身上更看见了感动,这份感动让我们振作,让我们更有力量去迎接明天。
赵小勇的故事,是中国梵高,更是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中年!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