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两个粉丝把我搞笑了。
一个说:我的闺女不好管。我把她揍哭了,但她还是不怕我……
另一个问我:你女儿很霸道,那样对你说话你不生气吗?
……
十月怀胎生下你,不是为了整死你。
亲爱的父母,一定要记得:孩子是和我们共悲欢的人,他来了,未成年之前我们给他提供无条件支持,我们老了,他才有反馈爱的意愿。
但我们无所期待,只为爱他才生他。
这个过程,要放下执念。要他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大概率他做不到;要他健康平安顺利一生,只能由老天来决定;要他孝顺懂事敢于担当,这还是有可能的……
看你的养育过程是否有爱。
爱是恒久忍耐。
只有被深爱过的人,才有爱人的能力。
所以养育过程里,我们要尽量做到少开口不动手,但要耳聪目明观察他,用心陪伴聆听他。
第二个粉丝是读了我写的一篇文章发了疑问,那时我的蕊正读高中,她的父亲癌症复发。我当时崩溃大哭,她用手指我跺脚呵斥:告诉你!不许哭!你哭我怎么办?
亲爱的,如果你懂得,你会明白这指手跺脚后面是比嚎啕大哭更深的求助。你会明白她要表达的是:我好怕!妈妈!求求你,不要对我哭。爸爸快走了,你再这样脆弱,我怎么活下去!求求你!
我在那次之后再没有失控。此后我做的一切在很多文章里写过了,不重复。总而言之,整个过程我的蕊看到的妈妈都是淡定从容无惧丧失的。
为母则刚,我不用装。
看透了结局,只能服输,对这生活,对死亡,对从此要做一个寡母的命运。除了妥协,别无选择。
老公走后,我们一直会提他,但只带着爱来回忆,并不带着伤来缅怀。
举例说明。过年的晚上,我和蕊聊她的幼年。我说:你生下来那么胖,肉那么紧,长得那么好,我喜欢咬你。每次想咬你,爸爸就很生气,抱着你躲开,对我横眉怒目,警惕地呵斥我……
描述的时候有动作。
蕊的表情很有意思。她听了,有点得意的笑,被心疼的满足,当然还觉得爸爸很有趣,妈妈实在有点毛病……
她越想越好笑,因为她从我絮叨的每个细节里都感受到了被爱,更从成长过程里感受过爸爸的宠溺。所以丧父后,她对爸爸只有深沉的感恩,没有无用的思念。
我带她十几年一直在用心聆听。
高中那么辛苦,每晚回来她一定要和我说话。照顾好我老公睡下后,我就陪孩子。她上厕所洗澡也要我站在浴室门口听,她这一天的趣事烦心事,都要说出来才舒服。我稍微走远,她就命令:过来!老太婆!我还没有说完……
不用回答,无需指导,只要聆听,就可以了。她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很明确是非对错,你只要回答:嗯?哦。这样啊?真有意思。太好笑了!我也觉得!是啊,对啊,好啊,行啊……
这就是心理链接,疗愈自然达成,信任随时都在。
我们相处十多年,情深意笃。她听到我童年里被外婆打骂,会生起怜悯心疼,眼圈都红了,她说:妈妈你好可怜哦,外婆真的有点麻烦……
她甚至想穿越到我的童年去抱抱我。
但是更多的时候,她很羡慕我。她对我每个朋友都熟悉,对我的人生经历都了解,对我的人品性格很认同。
我甚至教了她三年初中。一般父母做不了孩子的老师,亲子矛盾在课堂会一触即发。但我做得很平稳。我的学生不觉得我自私偏袒她,她的任性娇纵我都会冷处理,从不把亲子矛盾带到教室解决。
克制忍耐的背后,是慈悲怜悯。
因为只有解决我们自己内心的冲突,正视了自己的贪念,才可以平衡很多关系。
我不知道写出来是否对大家有帮助,我只能说:在所有关系里,我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生一个孩子,是为了和他一起体验人世的爱和苦,不是为了把控一个生命的存在。
只要原则在那里,你哪样都可以。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让学习像玩一样。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