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女娲的故事有哪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让人生充满智慧,使内心丰富多彩!请跟我一起走进历史,看朝代变迁、与先贤对话!领略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从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大汉王朝的远征铁骑;从百年屈辱的大地悲歌,到取消帝制走向共和!一天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穿越—中华五千年!

第五集 关于女娲抟土造人之说

关于人类的出现,除“伏羲(fúxī)和女娲(nǚwā)兄妹结合再造了人类之说”外,至今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因其影响极为深远,所以也有必要讲述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传说在万物之初,“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片混沌之中。没有天空大地、日月星辰,没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直到有一天,盘古“开辟了天地”,才有了朗朗乾坤和世间的万物生灵。从此,天地之间充满着活力,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只不过这时,人类尚没有出现。

就在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又不知过去了多少个平凡的岁月。一天,在某个日月交汇之际,万籁俱寂中忽然有一缕飘忽于天地间的灵气,幻化成了人形。她就是女娲,我们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就这样诞生了。

刚刚来到这个新奇的世界,女娲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连绵不断的群山,葱郁茂密的丛林,繁花似锦的草地,潺潺流动的溪水,一切的一切都让女娲感到无比的兴奋。游历于这个新奇的世界,在花间与翻飞分的蝴蝶曼舞,在水中伴穿梭的鱼儿畅游,在山间追逐奔跑的鹿群,在丛林中与百鸟鸣唱……,独享着这天地间一切的美好,女娲最初的日子很是快乐!

但时间久了,生活又长年累月一成不变,女娲就渐渐没有了最初时的新鲜感,她有点儿玩够了。虽然世间依旧生机勃勃,周围的景色依旧美丽宜人,但她的心里还是莫名地生出了些许惆怅来。在这惆怅中,她感到有些前所未有的寂寞与孤独。她总觉得生活中似乎缺少点儿什么,但缺少什么呢?她自己也说不清。

一天,女娲又来到河边梳洗头发。忽然,她发现清澈的河水中有一个美丽的身影,长长的秀发,俊俏的面庞,窈窕的身姿……正在睁大眼睛望着自己。女娲也惊喜地望着那个身影,她感到无比地亲切!她们互相望着,女娲用手撩发,那个身影也用手撩发,女娲触摸自己的脸庞,那个身影也触摸自己的脸庞,当女娲对着那个身影说话时,她仿佛看到,那个身影似乎也正在对她说着什么,只是听不到声音。于是女娲伸出手,想去摸一摸那个身影,不想那个身影却在她的触碰中破碎了,斑斑驳驳地散落在水中。她什么也没有摸到。

女娲失望极了,她呆呆地望着河水!可是不一会儿,她发现平静了的河水中又出现了那个美丽的身影,又在好奇地看着自己。女娲又试着伸出手去,结果那个身影又破碎了。待河水再一次平静后,那个身影又如期出现了。如此反复几次后,女娲终于明白了,那个让自己感到无比亲切的身影,原来就是自己啊!是自己的影子映衬在河水中!这也让女娲第一次注意到了自己的模样,原来自己竟然是如此的娇媚可爱、美丽动人。于是,孤独的女娲就坐在河边,痴痴地想,“要是真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生命出现,每天陪伴着自己该有多好啊!可上哪儿去找这样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生命”呢?”女娲陷入了深深的遐想中……

女娲一边出神地遐想着,一边顺手在河边扣起了一块湿泥,下意识地揉捏起来。等她缓过神儿来,竟发现手中的小泥团儿在自己的下意识揉捏下,被捏成了自己的模样。可能是太渴望有一个同伴了,女娲竟在无意中创造了另一个自己。当然,泥团儿是没有生命的,只是外形很像自己。不能陪自己说话又有什么用呢?看着手中的小泥团儿,女娲无奈地叹息了一声。没想到,这个像极了自己的小泥团儿,竟在女娲的叹息声中,似乎是接到了某种指令一般动了起来,开始有了“生命”迹象。只见“她”蹦到地下,围着女娲手舞足蹈,并在舞蹈中渐渐长大起来,其模样和身姿像极了女娲。

女娲望着这个天赐的同伴,高兴极了!于是就把这个同伴称之为“人”!她好想再多一些这样的同伴啊!那样,自己以后就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了。于是,女娲就开始仿照自己抟土造“人”,捏了一个又一个,不知疲倦地捏了很多这样的泥人儿!她把长发而美丽的称为女人,把短发而健壮的称为男人。在女娲轻轻的“吹拂”下,他们也都有了生命!从此,他们和女娲聚集在一起,开始了快乐的生活。但对于广阔的天地而言,人还是太少了。女娲觉得自己的力量实在有限,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年轻的男女相互婚配,生儿育女。自此,女娲创造的人类,在婚配中又得以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传说女娲(nǚwā)开始造人的日子,是在正月初七,也就是大年过后的第七天。据说正月初一到初六,女娲在相继造出了鸡鸭鹅狗等动物后,于初七这天开始造人。因此正月初七这天也被称为“人日”,是“人的生日”。

那么初七既然是“人的日子”,人们就认为,在这一天就要尊重每一个人,也就是“要以人为尊”。传闻在古时,官府在这一天都不能处决犯人,家长也不能随意训斥孩子。而年满16岁以上的大姑娘,在这一天也可以上街玩耍,不再受平日里所谓“清规戒律”的限制。于是每年的正月初七,大街上就会经常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特殊景象。

另外,由于女娲捏的泥人,需要较好的天气晾干,所以说初七这一天的天气好坏,也尤为重要,因为它将主宰着“人们”未来的时运。按照这种理解,后世就认为,初七这天如果天气晴朗,则主吉祥,更代表着这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而且诸事顺遂。

传说中,正月初七主要是“管小人儿(小孩)”的日子,被人们称为“小人儿七”,因此在这一天吃东西和说话都是有讲究的。在这一天,我国民间的许多地区都要吃面条,其寓意为用面条“绊住小孩的腿”,谓之“拴小人儿”,所以说吃面条能保佑孩子顺顺溜溜,平平安安地成长。另外,还有些地方,按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儿七”、“成人七”和“老人七”。十七、二十七吃面条,同样也是对中老年人的祝福,是希望长长的面条能缠住他们的双腿,有祝愿他们诸事顺利、健康长寿之意。而吃的面条还要擀得又细又长,这象征着长长久久,顺顺利利。这样,吃面条的人,也会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顺心顺意。

而在北方,尤其是山东、辽宁一带,初七这天不吃面条而吃饺子。这是由于,“小人儿”在读起来,又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经常说别人坏话的“小人”,所以“管小人儿”就被顺带着理解为“管小人”。而包饺子就是“捏小人嘴”,是希望把生活中所谓的“小人嘴”捏住,不要总在人背后乱嚼舌头,说人坏话。这和某些地方在除夕之夜穿新袜子,“踩小人”的习俗,有差不多的意思,都是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少受“小人”的诋毁和伤害,从而求得一年中的和和美美。吃面条和吃饺子,虽然每个地方的说法不太一样,但同样都有着美好的愿望和祈福之意,只是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而已。

当然,人们如此重视正月初七这个“人日”,也不仅仅是美好的愿望和对“出生日”的纪念,更多的还有对未知世界的担忧和恐惧。据说这种担忧也不全是空穴来风,因为在传说中,当人类刚刚繁衍起来后不久,一场巨大的灾难就突然降临到了人间!

传说,当人类刚刚繁衍起来后,有一天,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就因“水火不能相容”而爆发了一场世纪般的大战。一时之间,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他们的战场,烈焰漫天、洪水泛滥!而在这水与火的激烈碰撞中,人世间仿佛更像是一座可怕的炼狱,将原本就弱小的人类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由于二神中火神祝融在智慧上更胜一筹,因此即便是水神共工力大无穷,但在争斗中也难免渐渐落于下风,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但水神共工又不甘心受辱,于是就有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过激之举。

传说,水神共工在败北后,万念俱灰!于是他在发出了一声绝望而悲愤的哀鸣后,就一头撞向了擎天巨柱不周山。但听一声震天巨响,天柱齐腰而断。霎时天塌地陷、日月无光,乾坤颠倒、江水倒流!而天空中,因擎天巨柱的倒塌而被撕裂出来的巨大窟窿,更让倾盆的大水从天而降,人类原本赖以生存的家园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

人们无助地呻吟、痛苦地哀嚎着!在这场巨大的浩劫中,更有许多许多的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看到这种情景,女娲悲伤不已,于是她决定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随后,女娲“炼彩石以补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终于让世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太平。因开世造物,后又拯救了处在水深火热中濒临灭亡的人类,女娲于是被后世尊称为“大地之母”,受到世间万民的崇拜和景仰!(未完待续)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关注我,下集更精彩!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让学习像玩一样。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inyifile@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