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带着小白俞在重庆周边转了一圈,最大的感受就是小奶娃变少了。无论是村子里还是旅游景点,都极少能碰到三岁以下的小孩子;就算偶尔碰到了,身边多半都有哥哥姐姐。即使不看统计数据,也能感受到年轻夫妻的生育意愿正在直线降低。
没事的时候查了下资料,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中国2022年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1.2左右,排名全球倒数第五。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吓人的事实是:2022年生育率最低的十个国家中,只有两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乌克兰,一个是中国。
乌克兰生育率陡降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打仗嘛,不敢生孩子也正常。那么中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育率这项指标反映的是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小孩的数量,东亚文化圈历来强调多子多福,几千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一直稳定在6-7左右,即平均每个妇女要生六七个孩子。由于古代战乱频繁、卫生条件差,保持这样的生育率才能保证人口的良性增长。
而今医疗卫生十分发达,假设中国要维持一个稳定的人口规模,那么生育率最好保持在2左右,即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小孩。
如果把一些意外因素考虑进去,这个数字还要适当增加才行。国际社会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人口才能勉强维持世代更替的水平。
一个国家生育率一旦低于2.1,也就意味着最晚一代人之后、人口铁定会负增长。老白俞查了一下,1992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首次跌破2.1、降至1.977,如果维持生育政策不变、中国早在疫情前就该进入人口负增长区间了。

前些天,中国发布了2022年度人口数据:全年出生956万人,死亡1041万人,人口减少85万,自1961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消息一出,不少人开始唱衰,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结束了,制造业、房地产、大消费都将受到重创,并大声疾呼要提高生育率。实际上这个判断是不成立的,因为中国人口负增长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必然后果,早就在计划之中。
如果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娃”的情况下,二十多年后这个国家还能保持人口正增长,那才是见了鬼了。
所以,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间不是来早了、而是来晚了。
对中国而言,人口负增长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咱们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每天一醒来就有十四亿张嘴需要吃饭,分母太大,家底再厚也承受不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搭上了西方产业升级的顺风车,靠着廉价劳动力优势、吃了三四十年的低端制造业红利。但这碗饭实在是太苦太累了,我们父母一代吃惯了苦、倒还觉得是个机会,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觉得有点食之无味了,咱们的下一代、还吃得了这碗饭吗?

扪心自问,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吃这碗饭吗?
如果我们现在还像八九十年代一样,一年出生两千多万人口、给他们最好的教育,那么可以想象,要不到多少年我们将不会谈论“35岁失业”、“996福报”这些话题,因为很多人三十岁就要失业、想要“福报”都没地方去。
也许会有人提出质疑:我们努力升级产业,提供更多高薪高福利的岗位不就行了吗?
这里有两个因素,很多人可能没有考虑到。
第一个因素:大家想象中的所谓“优质白领岗位”是有限的,并不能无限扩张。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白领劳动力占比约30%,也就是说,在不发生划时代技术革命的情况下,每10个劳动力中注定有7个人要去做不那么“体面”的工作。就算产业再怎么升级,大多数人还是处于被重度剥削的地位,这压根就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人性问题,人性问题是无解的。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像欧美国家那样全球吸血、逼着外国人给我们打工,那么就一定会发生这么一个神奇的现象:产业越是升级,内卷越是厉害,生的孩子越多越造孽,隔壁韩国已经给我们打了个样。
第二个因素:产业升级意味着总岗位数量的变少,原来每年提供2000万个岗位刚好够分,虽然待遇不好但好歹有一口饭吃,现在只能提供1000万个,僧多粥少,硕士送外卖,博士当保安,普通人只能“灵活就业”。

当然,产业升级是势不可挡的,虽然发展会产生各种问题,但是不发展就会原地毁灭,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
文明这道选择题,似乎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美好”的选项,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在“痛苦”与“毁灭”之间做一个选择。
由于中国从不对外扩张,一切都得靠“内循环”,就算产业升级成功了、也很难解决每年2000万新增优质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果人口继续膨胀,其结果就是大面积的失业和暗无天日的内卷。所以,人口负增长,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计划生育政策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它除了能缓解人与资源的矛盾之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进步”给人带来的创伤。
试想一下,如果80后都像父辈那样拥有四五个兄弟姐妹,面对现在的高房价、高彩礼,整个家庭恐怕都要坠入深渊。

中国现在有超过14亿人口,这已经非常吓人了,真的不能再多了。
写这么多,只是想说明:无论从宏观资源角度、还是个人幸福角度,人口负增长都是一件计划之内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产生丝毫的慌张情绪。
即使有阵痛,那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咱们真的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奇怪的是,有些人竟然慌了。
他们不仅慌得很,而且开出了各种“切实可行”、“立竿见影”的神奇药方。
有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取消中考、缩短中小学教育年限,这样20岁就能大学毕业了,早毕业早结婚,早结婚就能早生孩子。

江苏省统计局官网提出了一个奇葩观点,认为女性受教育程度太高会影响生育率,虽然没有给出具体建议,但作为官媒、这三观确实震撼人心。

更有社会名流直接用上了道德绑架,大声疾呼“生孩子是为国家做贡献”。

部分企业家、专家把“人口负增长”看成是洪水猛兽,无外乎是因为他们吃惯了廉价劳动力红利,并没有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生存和繁衍是生物的两大出场设置,并且,“生存”的优先级比“繁衍”要高。大家不愿生孩子,无外乎是觉得自己的“生存环境”出了问题。这时候,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优化那个“环境”,而不是去“教育”那些不生孩子的人。
人类能进化到今天,对生育的信仰是刻在基因里的,根本不需要别人去“劝导”。从当下的客观情况来看,低生育、负增长就是最优解,等到咱们的人口降低到一定程度、资源与社会矛盾缓解到一定程度,生育率自然就上去了。
生或不生,人民心中自有分寸,这不归专家管。净化生存环境,这才是你们该做的事。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