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我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听话、不捣蛋、不惹麻烦,能做个乖乖女绝不会像个“野孩子”到处乱窜。如我爸妈教导我不能外出到某某小朋友家玩,我百依百顺,即使她是我在学校上的好朋友。如他们给我耳提面命,上课要随时随地仔细听讲,我马首是瞻,即使老师为了其他同学的进度重复讲解,我已了然于胸,但仍旧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在无意义的听课上。
我爸妈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很称心如意,“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一直贯穿着我的童年。我发现,这不仅仅是我家的教育理念,中国大部分家长都众口一词,如“家法”般秉承着该观念并长期有效执行下去。我妈妈在和其他七大姑八大姨闲聊时,也会以“听话”为标准定义谁家孩子是好孩子,谁家孩子顽劣不堪。
“这么不听话,长大肯定不成气候咧。”
“就是就是。”

你要乖乖听话哦~
在多子家庭里,谁多“听话”自然受到父母的疼爱,奖励自然多一些。
教育孩子听话有问题吗?似乎没问题,因为周边人都如此要求,自家放松管控是不是特立独行了?如此行之有效的教育捷径,不是大多数家长梦寐以求的吗?
回想起来,我童年时光一直是缺乏现在看起来难能可贵的一项品质:缺乏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正确需求。在我看来,“只有持续听爸爸妈妈的话,或者听老师的话,他们的爱才会延续”,“不听话,很容易被骂,也许对学业成绩也有影响。”
刚上初一有一次早饭吃坏了肚子,刚上课不久,肚子就叽里咕噜响个不停,十分钟后,我特别想冲向厕所,一解五谷轮回。可惜,我不敢举手,因为我牢牢记住老师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讲,随意举手上厕所是偷懒耍滑的表现。我作为当时“三好”学生代表,心里思忖着自然不能犯“错”。因而我忍啊忍,脑海里盘旋着无数次举手和老师示意,但最终“听话”战胜了理性,不敢轻易惊动老师,直到下课铃铛响起,老师拖堂两分钟后,我才得以百米冲刺速度奔向厕所。

快跑,憋不住了,一会还要上课呢~
身体和心理经受这次折磨考验后,我开始自我怀疑:“听话”是否是我生命中值得的金科玉律?
二
今天早上刷到一个新闻,大致是一个男孩在上课期间感到身体不适,多次举手示意后,老师没有及时带离教室而是让他自行休息,直到下课后摔倒,老师才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然而已阻止不了悲剧的发生,在医院里抢救无效,孩子深度昏迷后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太多的话语也无法挽回。在这我也暂不做任何关于老师/学校的处理方式及态度的评价——相信权威部门给出的调查结果更令人信服,也不要相信一家之言,片面之词。看到此新闻后,我只有深深反思,如果自己的孩子粘贴复制般出现了新闻中男孩的不适症状,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在那艰难的30分钟里,选择自己硬抗,面对未知困难,甚至是自己踏入后无法再挽回的深渊。
在我们那个年代,大人或老师是权威般的存在,“照着做”是大部分小孩遵守的一个原则,不像一些小孩,身带“反骨”,勇敢说“不”。

说了不行别逼我用强
现在我们都知道,身为父母的我们,本身在社会的鞭笞毒打中就已走得踉踉跄跄,经常犯错,摸索着前进。而人生中第一次当爸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除非是圣人级别,说的话、提的要求,往往也是有对有错,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意识到此问题,下一步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大人说的话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大人也会经常犯错。
当小孩发现大人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勇敢提出来,大声说“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时间能流转回到我当时初中时刻,我会举手和老师表达自己身子不舒服,有拉肚子趋势,需马上去厕所解决。如果老师因为需要维护课堂纪律而拒绝时,我想我应该义正严辞,说明该事情的重要性并强烈要求。依我平时表现,老师应该了解到我不是一个肆意破坏纪律之人,自然发现问题严重性,而之后会对我放行。
我想,新闻中的男孩在10分钟内遭到老师多次拒绝后,在后续的趴在桌子的20分钟时间里,他肯定心烦意乱,心理的折磨和身体的疼痛让他痛不欲生,之前他已经非常勇敢了,如果此时再勇敢一点,也许结果会截然不同,也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
小花生上幼儿园后,曾经也遇到了类似问题,让我心疼自责不已。中午休息时他在学校憋不住尿裤子了,湿答答地睡了一觉,午睡起来后,老师当时忙着给女生们梳头发,刚好忽略了小花生用肉体闷干了一半的裤子,等接他回去的时候,裤子已快干。
我问他当时午睡时想去厕所为什么不报告老师呢?他回答说因为老师说睡觉要安静,否则会影响到其他孩子。我又问为啥起床后不让老师帮忙换裤子呢?他有些委屈,说看老师在忙,不敢打扰老师。看着小小的人如此“听话”,我鼻子有些发酸。
后面我发现,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小花生在幼儿园里表达自己的正当需求,不让他如此乖巧温顺听话,我们尽量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模拟场景,让他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与否
比如有一次吃晚饭,等我和李先生把饭菜都端上桌时,小花生还在玩具屋里琢磨他的乐高,眼看他堆成了,眼看他又倒塌了,恰逢冬天,如果饭菜不吃容易变凉,如果马上过来吃,又会破坏小花生当时的专注,我一下子陷入了两难。
思考片刻后,我过去和小花生说:如果妈妈现在叫你过来吃饭你肯定不开心,如果不叫你吃饭爸爸妈妈无止境的等待又会激化我们的焦虑,这样,你可以自己评估下自己需要多长时间,如果超过一集《超级飞侠》,那你觉得我们要怎么做会比较好?
他想了想,然后说:妈妈你们先吃吧,我要拼一个不一样的停车场,至少要两集《超级飞侠》,先把饭菜放锅里,我一会过来吃。
果然,20分左右后,他兴奋像我们展示他的劳动成果,并快速吃完了饭,我对他的选择记想法竖起了一个大大的拇指。慢慢地我发现,在学校尿裤子事件再没发生过。这一刻我知道,自己应该是做对了。
这年头,真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那么事事顺从、乖乖听话,有些“反骨”在身上。像我这个老阿姨曾经淋过的雨,吃过的亏,踩过的坑,就不要再次犯了吧。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花生妈,一个二胎宝妈,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孩子和我成长的小确幸。微信公众号:花生妈,欢迎关注,转载请联系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