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中,尤其喜欢春天。总是悄悄地来。风是寒中带暖的。仿佛一夜之间,雾霾消散,灰蒙蒙的天空变得澄澈高远。地上的草绿了,树发芽了,即使泛青晚的枣树,光秃秃的枝干也隐隐透出绿意。

山桃放蕊,春天扑面而来
楼下山桃怒放,浅粉的花瓣,深红的花蕊,遗世独立。立刻拿出手机,远近随拍,只想保留花朵盛放的姿容。年年岁岁花相似,何止是相似或雷同,树都长了一个年轮,花怎么不会厚重一岁呢。
习惯把四季按颜色分,春天是绿色的,盎然着。夏天是红色的,妖娆着。秋天是黄色的,丰盈着。冬天是白色的,素裹着。如果把四季比喻成一种熟悉的水果,我觉得像苹果。再按味觉细分,春天是青苹,酸脆微甜。夏天是国光,甜中透酸。秋天是黄元帅,味深醇厚。冬天是红富士,甜中透香。
手机拍照功能逐渐强大,出门已很少抱单反。浏览个人微信,许多瞬间被定格:草坪上的喜鹊,晨露中的花蕾,夕阳下的倒影,秋风吹落的叶子,雪中的枫叶,地摊上淘来的瓷罐,家养的花草和凤尾鱼,以及变着花样制作的面点和时令小菜……连同图片附上一两行文字,发在微信上。蓦然回首,昔日场景历历在目,多年过去,往事满怀。

我在春天的风里,与每一朵花相逢
喜欢晚上拍花草,在黑夜映衬下,疏影横斜,枝条摇曳,闪光灯亮起,花蕊与叶脉,丝丝分明,每一朵花都在闪耀,来呀,来呀,拍我吧。于是,拍了迎春拍海棠,拍了柳芽拍月光。此时,我在春天的风里,与每一朵花相逢。
常对着孩子说,特别希望老了,还有这份闲情,不是秀给别人,只为记录自己,不曾辜负过的生活。
晚饭后洗涮碗筷,顺带收拾厨房,站久了,腰肢僵硬,于是,舒展一下筋骨。极目远眺,漆黑的夜里,楼宇林立,星星点点,所谓的“万家灯火”,当是俗世最温暖的样子。
回到卧室,翻看《中国文脉》。余秋雨说:《诗经》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稻麦香气和虫鸟声。这种香气和声音,将散布久远,至今还闻到、听到。夜深静谧,听到外面沙沙的声音,掀开窗帘,雨滴正打在玻璃上,乃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杏花白
喜欢一个人慢慢走,等着树发芽,看万物生长,遍地花开,世界仿佛重生了。也喜欢一个人默默码字,开心时记录,孤独时排解,文字在潜移默化中慰藉着我的灵魂。我越来越享受这种安宁,虔诚尊敬,默默崇拜,像对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其实,那些草木、花香、书籍、文字、瓷器、屋檐……甚至曾经写过字的纸,一直都在心里,从未走远。四季更替,步履匆匆,苍老的只是容颜。
愿天地光阴,风物闲美。愿内心柔软,素朴纯净。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