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白宽新我出生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上王乡西苇村一户农民家庭。我的家乡南靠金粟山,北依北洛河,东临五龙山,西望尧山松。地处渭北蒲城县东北丘陵地带,傍山临水、人杰地灵。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和多种农作物。我的家乡,民风淳厚,人勤物美,英才辈出。村子里有黄家村早年远离家乡奔赴陕北参加红军并为新中国诞生和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黄家二兄弟(黄罗武、黄罗斌)。有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参加荔北战役解放军伤病员的地下党党员徐书录。有我家邻居,受父之命、踊跃参军的徐百能叔叔(他也是我父亲的完小同学),徐叔叔是新疆哈密军分区司令员任上离开部队,离休回西安干休所居住。我之所以说我的家乡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还有,就是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以至于到今天,有徐百能叔叔的侄儿徐永刚哥哥,他当年参加高考被录取到西安医学院上大学,毕业分配到陕西省人民医院工作,在医院院长岗位上退休。还有我二姐的中学老师西苇大队贺家村的李炳武老师,他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之后进入共青团陕西省委工作,从一名普通干事经自身努力被陕西省委任命为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之后派往渭南地区华县担任县委第一书记,在陕西省文史馆馆长岗位上退休。等等,此处不再赘述。在解放战争后期荔北战役拉锯战的那个年头里,我家里先后驻扎过解放军部队,等解放军部队转移了,国民党的部队又来了。其目的是双方都不想发生正面冲突,尽力避免内战,尽力减少人员伤亡。听妈妈说,有一次,家里还安装过国民党部队的电台,电台的天线就竖立在我们家窑洞的窑背上,国民党军官(好像是个连长)就住在我家西边窑洞里。我爷爷还被国民党兵拉去带路,并用我家的骡子驮运军用物资到距我们家10多里地的甫下(当地口音为“甫哈”)村,任务完成后就让爷爷自己牵骡子回家,也不给管饭,爷爷忍着饥饿返回家。仔细想想也是,国民党部队经常抓壮丁、打骂老百姓,谁还给他们粮食吃,他们连自己的肚子也很难填饱,不给爷爷吃饭也就不以为怪了。我们村的学校坐落在村子的中心位置,坐北朝南,气势宏伟。学校的主体建筑是前殿和后殿,两座大殿雄伟大气,后殿是拾阶而上、土木结构的大礼堂(有近一百多年历史)。前殿是学校的门面建筑,前殿底部是一条用砖石箍成的纵深而宽阔的大门洞,门洞上面也就是大殿的二层为土木结构,四梁八柱,青砖蓝瓦的大教室,可容纳一百多名学生。前殿大教室的四扇大窗户使得教室里光线明亮、空气清新,坐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