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20是外甥女的生日,也是爷爷的生日,妈妈一大早就念叨爷爷去世39年了,中午二哥也打来电话问是否吃饺子纪念爷爷。
爷爷去世时我10岁,在爷爷最后的几年大都是由我陪伴,也可以说我们是互相陪伴,爷爷深受肺结核的折磨,在最后几年的活动范围就是自家的院子,而我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都是缠着爷爷给我讲故事,在爷爷的熏陶下,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讲正本的《杨家将》。那个时候周围的邻居经常可以看到我们爷孙俩依偎在门口的大树下 ,爷爷靠着大树 ,我靠着爷爷 ,一个抑扬顿挫,一个聚精会神 ,邻居们路过都会笑说:“又在讲故事了!”
爷爷年轻时在阎锡山的部队当了8年兵,解放战争时候爷爷回到老家开始务农,那个年代通讯不便,奶奶带着我父亲长年住在娘家,爷爷回来后才一家团聚。
爷爷回来后也成了一大家的家长,父母去世早,家里有未成年的弟妹,爷爷务农的同时做点儿小生意,开垦荒地,再后来放羊,等老年的时候又去给村里看管浇地的水井。
爷爷只有父亲一个孩子,因此对我们兄妹很是疼爱,但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比哥哥姐姐们小很多,据说当年母亲生下我的时候,爷爷说不跟我亲了,已经亲够了,但反而爷爷晚年因为哥哥姐姐们都去外地上学,最小的我陪伴在爷爷身边,爷爷也很溺爱我。
也许爷爷在战争年代看多了生死(爷爷后来从来没有跟后辈谈论过战争),爷爷回家后乐观,勤劳,乐于助人一直到现在都被村里人津津乐道,尤其是乐于助人。我们村里目前65-80多岁之间的很多人都是我爷爷做的媒,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聘礼大都是多少麦子,多少布,或三五百块钱,或几件家具,但往往会因为几十斤麦子,几尺布 一件家具,一双鞋而让婚事陷入僵局,往往这个时候爷爷为了成全好事就自己垫上,父母亲结婚时的几件家具在外边漂了10多年周转多家后才最终回家,还有父亲结婚时的皮鞋,袜子,母亲说都被爷爷借走最终未能归家。
母亲记得有一年,爷爷回家装了一袋子玉米面就走了,因为这个事情奶奶骂了爷爷很久 爷爷也不解释 ,等第二年爷爷朋友还了一袋白面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爷爷在路上看见从河南过来乞讨的娘俩,就去问一个朋友愿不愿意娶人家,结果朋友说没有粮食养不起,就有了爷爷回家装玉米的事情 ,此举救了娘俩 也成全了一家人。
爷爷去世后,按照村里习俗,送殡的亲友需要在村里饶一圈,因为棺木太重,很多人家都是早上就把棺木直接送地里(那个年代需要人直接抬),而爷爷的棺木却是村里乡亲们自发组织抬着饶村里走了一圈,前来送殡的人也是比预想的更多,多年后村里人提起来还是念念不忘。
哥哥姐姐们跟爷爷在一起的时间长,他们记得的事情比我多很多,但我们分居各地每年在一起相聚的时间很有限,相聚时也很少一起去回忆,但我们又都觉得爷爷并没有从我们生活中消失,他始终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笑看我们成长,鼓励我们从容面对生活。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