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021年寒假,儿子高二,我在焦虑中写出这封信。后天遂人愿,儿子现已在一所知名大学愉快上学。今日偶尔翻起这封信,感慨万千。愿辛苦陪伴孩子高考的家长们,都能如愿以偿。
儿子: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你已至束发之年,风华正茂,羽翼渐丰。时朝气蓬勃,亦随性叛逆;时踌躇满志,亦彷徨困顿;时意气奔放,亦悲观沮丧。每每至此,我会因内心的焦虑和恨铁不成钢的愿望,或对你训斥指责,或与你母亲吵架冷战。在此,真诚向你道歉!
这两天,我一直在思索,在你的青春里,我的角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想的很多,零零散散归结成文字,作为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下一封,也许要到你离家求学之后了吧。
一、过去的你是优秀的,现在的我是焦虑的
(一)你自小就是一个坚强独立和懂事的孩子。从你出生,我们在单位大院搬了七次家,小伙伴换了一拔又一拔;你小学六年,转了四次学,上过四个学校。不满十岁的你,独自一人前往乌鲁木齐求学,小心翼翼的寄人篱下,寒冷冬夜一个人在路边打不上出租车,让千里之外的父母屡屡揪心。放假时,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你却要搭乘飞机、火车甚至是朋友便车,千里之外来团聚,见上父母一面。你上初中了,但学校非常普通。第一年,你的成绩徘徊不前,也曾让人担心。欣喜的是,你奋起直追,一步一个脚印,从班级居后到年级居前,中考时更是考出了初中三年最好成绩,实现了你的第一个人生愿望(我现在还记得,中考前你说:我一定要每天中午在乌鲁木齐一中的饭堂刷卡吃饭)。一时间,让我们无比振奋,因为年少的你出类拔萃,成为父母的骄傲。
高中生涯已经过半。曾经优秀自信的你,悄然有了变化。一次次的期许希望,一次次的面红耳赤,一次次的语重心长,一次次的涛声依旧。还要这样重复下去吗?我在问你的时候,其实是在问自己。需要吗?不需要吗?这永远是个问题。
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面对成绩和排名,大家都努力克制,保持冷静。但我想,你的内心现在是否依然是平静的水面?
(二)作为你的父亲,我已过不惑、迈向知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见到了太多的世间艰辛,焦虑油然而生。
我的高中生涯,没有补课,没有压力,没有唠叨,没有烦恼,远比现在的你过得轻松。你的爷爷奶奶非常爱我们兄弟姊妹几人,包容多于严厉,衣食冷?关爱多于学习关注。当年的我,也曾逃课去电子游戏厅,沉迷于苹果机、跑马机,在台球厅流恋往返,尽管就读于县城一中的重点班,但成绩始终徘徊在班级的后十多名。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变得优秀了,自己仍然懵懂无知;没有目标,随波逐流。
稀里糊涂的参加高考,成绩仅过了本科线大概十来分。我的大学在军校,无任何乐趣可言。从军二十多载,成家立业,完完全全靠自己打拼,奉献了青春、奉献了身体、奉献了家庭,在仕途最关键的时刻结束军旅生涯,闲赋归家。
我的高中同学,分布在大江南北,留在本地的屈指可数。在外地人看来,西北意味着贫穷落后。高中同学从事各行各业,从政的有官至正厅的,从商的有央企子公司的一把手,也有自创企业成为千万富翁的。当然也有每日为衣食奔波的普通人。高中毕业三十年了,按照世俗的评价标准,凡是人生比较成功的同学,在他们的经历中,要么是自己学习好、要么是家庭环境好,别无它途。有的高考成绩好、名校毕业,自带光环,加上个人努力,顺风顺水;有的学习一般、高考上了本地的普通学校甚至是大专、中专学校,但有家庭从政、从商的背景,关键时刻总有家族人员照顾,后面也发展的非常好。
你也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高考不是一考定乾坤,不上好大学的优秀人才多的是。马云也仅仅是上了本地的普通师范学校,比尔.盖茨连大学都没有毕业。但是,他们不会强调,马云的父亲是哪个单位的领导,盖茨的母亲是哪个企业的高管。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你也可以不接受这个观点,做个普通人也行啊。是的,这个社会为普通人准备了无数的职位,为普通人发明了淘宝、抖音、短视频,供他们碎片阅读,供他们消遣娱乐,供他们自我满足,供他们继续培育下一代普通人,继续为他人服务。如果你已经有了这样的打算,那也是一种选择,无关对错,但请早一些告诉我,我们彼此之间不要成为相互的拖累。
好了,回到这个话题,我的焦虑就是:我期待你的未来不要做个普通人,但我既没有能力让你迅速成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来面对残酷的高考选拔,也没有能力在今后你的职业生涯、社会交往、婚姻家庭等等方面,给你足够的、能够改变命运的帮助。我们的家庭,繁华已过,曾经的拥有,烟消云散;你的父亲,现在只是个普通的劳动者,在这个社会的角落里生存,除了有一颗不停思考的大脑,别无他物。
所以我感到无助,所以我焦虑。我不愿一天天看到时间溜走、机会溜走,不愿意看到你对未来所有的希望逐一落空,不愿意看到所有担心的事最后一件件一桩桩成为现实,不愿意你再把我受到的苦累再经历一遍。
我希望未来的你总体是快乐的,即使现在有短暂的苦累。不希望现在的你为了追求快乐、追求个性、追求轻松、追求叛逆,使得未来的你一辈子不快乐。
二、努力的意义在于拥有选择的权力
为什么要把学习成绩看得如此重要?为什么要拼命报辅导班而没有丝毫喘息的时间?为什么要为提升寥寥几分付出巨大代价?
为了让你在学生时代,就拥有选择未来的权力。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路遥把这段话作为作品《人生》的开篇题记。
高考,就是你年轻时候的紧要处、岔道口。
因为,只有成绩足够好的人,才有资格选择在哪个城市、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和一群同样优秀的他和她,渡过自己四年、七年甚至十年的学生时光。同样,也决定了将来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生活。你可以选择一份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可以选择一个贴心相爱的伴侣,而不是随便凑合;可以选择自由随性的生活方式,而不用为了生计东奔西走……
成功不是靠空想实现的,问题不是靠辩解解决的,习惯不是靠随性来培养的!
努力!只有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才能选择想要的未来。
三、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出自《我不》,作者大冰。星光不会问为何夜晚还有人赶路,时光不会辜负用心的人。无论出身,无论学识,只要你勇于在暗夜前行,星光总会照亮前行的路,只要跟着星光的指引去坚持,肯定能实现心中所愿。
不启程,即使梦想近在咫尺,也无法到达。
现在,刚好是你的高中生涯过了一半。回头看,有得有失,失大于得。入学时同样优秀的同学,已有多少拉开差距、振翅高飞?还剩几个玩性未泯、彻夜打怪?你可曾记得,高中入学时立下的实现年级前100名的小目标?你可曾回忆,返回初中母校观看光荣榜时的潇洒身影?
说来不及,还真不来及了。高考仅剩下一年四个月了。要补的太多了。基础知识的,课外常识的,内容理解的,强化提升的,太多大多了。一波未平,一波又及。总在追赶,谈何超越!
说来得及,也还来得及。毕竟还不是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只能看着一模二模三模成绩流泪;毕竟有良好的基础,只是缺乏头悬梁、锥刺股的决心;毕竟,还有父母的关注陪伴,与你同在。只要你愿意做个优秀的人,愿意在高考考场上春风得意,一切都还来得及。
对于一个有本领的人,哪有过重的负担?对一个有决心的人,哪里有过远的路程?
那么,就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启程,赶路!
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目标明确、决心坚定之后,还需要实现目标和决心的方法途径。韩愈在《劝学》中说得很直白,在迎接高考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只有 “勤奋”和“刻苦”。
勤、苦二字,是成功的内在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正如毛主席说过,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外界的压力再多再大,创造的条件再好再优,也不能使石头孵出鸡子。
你认真思考一下,这一年半时间里,你可否做到了勤、苦二字?
是否时刻都坚定着自己的高考目标和追求,而不是听从身边三五个伙伴的不良言行而导致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是否严格认真的落实了任课老师的每一次作业,而不是凭着兴趣爱好而区别对待、应付了事?
是否用心聆听课外班老师的辅导教学和完成课后作业,而不是仅仅为了顺从父母的花钱提分心理、焦灼心态,从而摆摆样子、浪费时间?
是否从每一次考试失利中汲取教训、认真改正、逐步提高,而不是自我躲避、自我宽慰,然后把宝押在下一次考试以为就能打个翻身仗?
是否还在为看视频、玩游戏、猎奇式浏览、碎片化阅读而浪费了大量宝贵学习时间,甚至为手机平板使用与父母争执?
是否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而不是在马桶上消磨时光、在枕头边浪费光阴、在耳机里放松自我、在课程开始前的最后一秒钟才忽忙找书?
是否尊重父母为了你的学习环境所做的付出,而不是面对呼唤充耳不闻、面对提醒无动于衷、面对问题唯唯诺诺、面对批评心生怨气?
面对你的学习困境,需要你勇敢面对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勇敢的说我还不没学会、我会继续努力!暂时学不会、提不高没关系,但要勇敢的承认,然后盯着问题去努力。
不要找借口。你的主业就是学习,评价标准就是成绩。成绩不好,找一堆借口有用吗?借口谁都会找。最善于找借口的人绝大部分都在工地打零工呢。因为他除了找借口,真的什么不会做,一辈子只能卖苦力。
如何勤、苦的学习,把上面的这些问题认真思考一遍,回答一遍。然后,付诸行动。
郭德纲说,要饭没有要早饭的,但凡能早起的都不至于要饭。你也一样。
再次强调,你是学习的主人。你拥有学习方法途径的最终决定权。什么时间学习、用什么方式学习,课内晚自习上不上,课外辅导班上不上,上什么课程,什么时间上,包括平板和手机怎么使用,你来勇敢的决定。绝不能把简单顺从父母的指令,学这个班、学那个班,当成你未来成绩提不高的理由。我不会替你背锅。我们不是保姆、不是管家。
无论父母是否在面前,想做的事不必躲藏,不该做的事也不要试图遮掩。
就这些吧。都知道学习辛苦,但你也应该明白,上课、作业、考试,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多年之后,我希望你感激现在这个拼尽全力的自己,而不是徒然悔恨。
父
元月二十五日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