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陶有文
2015年五一节小长假,我们夫妻从淄博、女儿从北京,分别回到了合肥家乡见到了二老,心情格外的高兴。
尽管母亲那几年来因重病缠身,行走艰难,卧床不起,但思维、语言和听觉很好。在父亲和兄弟姊妹们照料下,顽强的与病魔抗争着,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假期结束,和母亲告别时,老人家紧紧拉着我和孙女的手,含泪说舍不得你们走……,哪知道这竟然是我们一家听到母亲讲的最后一句话了。
5月8号中午,接到了弟弟打来的噩耗电话后,我们冒雨往火车站奔驰,好歹买上了下午的高铁票,到家毕竟晚了,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眼。兄弟姊妹洒泪轮流守灵,我的眼泪一直在心里流淌。9号从早晨7点到晚上8点多,由周边和外地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连连不断,哀乐和哭泣声让人揪心难舍。遵照老人意愿,终后不接受任何亲朋好友钱物,我们照此执行,谢绝了所有意思。同时安排和接待好来宾,得到了许多人的理解和赞许。
10号是母亲节,早晨7:40为慈母出殡送行,天气转晴不冷不热,微风轻吹,灵车和前来送行的车队缓缓驶向著名爱国将领刘铭传乡附近的殡仪馆,一路让我们进入了深深回忆和思念中。
母亲虽是古稀老人,但一直在牵挂着儿女们,一生中她都在为儿女操心。母亲娘家是巢湖地区庐江县(后化为合肥)的,15岁来到了父亲家当起了童养媳,年轻时端庄秀气,勤劳持家朴素干净,不信鬼不信神。上班时候起早贪黑,下班回到家里忙里忙外,很少闲着,家的观念在她心里特重。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心中的母亲阅历丰厚,小时候父亲对孩子们比较严厉,稍不如意我们容易挨打,此时的母亲总是像母鸡那样护着我们,父亲每次发脾气时候母亲总是谦让。很早时候父亲调到县里工作,母亲带着三个孩子还有奶奶在古镇三河,一家的重担落在母亲身上,非常辛苦。后来三弟随奶奶去了乡下,不久得病不到两岁夭折了。那时三河到县城上派是一条狭窄的石子路,不通汽车。我经常随母亲走到上派看望父亲,50华里路需要5个多小时,走不动了母亲就背着我,好几次母亲的脚起了水泡。5岁那年夏天我打着伞,光着脚丫沿着马路边沿的土路行进,走到严店乡那里,不小心踩到了一条蛇上,被蛇咬了右脚小拇指,流出了血,母亲顿时慌了神急忙求助行人,好在是条水蛇不是毒蛇,几天后就好了。
母亲年轻时在三河羽毛扇厂工作很勤奋,后来调到县食品厂,实行计件工资,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和先进工作者。那时候孩子们多,父亲身体也不好,整天到晚母亲很累,干不完的活,但是工作再累,也不忘给我们做衣服,补衣服、做鞋子、洗衣服。到了冬天,我们已经上床躺下了,她依然坐在火炉下给我们烘烤鞋垫、棉鞋和衣服,夏天拿着芭蕉扇给我们驱蚊扇风,每天睡的很晚。
在母亲的呵护下,儿女们一个个长大成人,奔赴部队、工厂、机关, 我们得到的一切,都有母亲的慈爱和鼓励。那时家里经济拮据,母亲总是设法让我们吃饱穿戴整齐,可她自己勤俭节约,母亲一生爱干净,再忙再累都要把家和自己收拾的利索整洁。几个孩子喜欢整洁、麻利和字迹书写工整的习惯,与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教育影响有很大关系。几十年来我在山东工作,不能在母亲身边帮忙做事,老人很理解,说忠孝不能两全,你在外地好好工作家里就放心了,多亏兄弟姐妹们在老人身边的关照。
母亲年岁渐高,又患上了多种慢性病,视力模糊,行走不便,人老了也喜欢唠叨,每次对话时,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病情再重也不提,摔倒几次也没有和我说,精神上坚强。还时常叮嘱我们注意身体、注意安全不要多饮酒,在母亲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祈愿母亲大人天堂安息,慈恩永在儿女心里……
作者简介:陶有文,安徽合肥人,18岁参军,21岁入党,工商银行山东省淄博市分行退休干部。平时喜欢阅读,作品曾在淄博日报、总行、省行、城市金融、山东金融文学、军旅原创文学、凤凰媒体等刊登,获得过工总行《城市储蓄》优秀通讯员奖,参加工总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山东省行一等奖。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