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月光下的童年趣事

题记:日子一天一天向前过,忙忙碌碌……《月光下的童年趣事》开了个头,一直放置了数个月,一直不得“动笔”,可童年的一幕幕趣事大多时候总是夜入梦乡……今日周末,权作换一种心境,给心情放假,了却积压在心头好长时间的心愿……
那应该是一九七二、三年的时候,那时候,生活贫困,物质匮乏,说大多数人家到了晚上连油灯也点不起,只要是五十多岁的人,都会有强烈的记忆,说给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可能会不相信的。每到月光明媚、月色皎洁的月半时分,便成我们的天堂,生产队的牲畜垫圈的土场、碾打麦子的场院、高高的麦垛间,便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地方……
那时候,玩的最多的是“捉迷藏”(永济方言fang\mao\hu)“过家家”……
说起“捉迷藏”,可能五十岁以上的朋友都会有记忆,先聚在一起,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然后,“石头、剪刀、布”,连续多次,谁输了,从输掉的一方选择一个人,把眼睛蒙起来,然后,大家伙分头藏到各自不同的角角落落,蒙眼的小伙伴大声问道“都藏好了吗”,这时候,经常有“缺心眼”的应答到“好了”,这样,被蒙着眼的会追寻着声音去一下子就抓到一个“替身”,然后再去找下一个,依次找到三个,这一局就算结束了,然后输掉的一组,要给大家表演节目,说是表演,其实都是胡玩的,逗大家开心,取乐子……也有捣蛋的家伙,做出一些“刁劣、粗俗、调皮”的动作,惹的一顿好打,让大家哈哈哈大笑……一局结束,另一局又接着开始,经常疯玩到半夜,直到大人的喊叫声“XX、XX ,睡觉了”这才算结束,可是,经常都会有游戏都结束了,巷子里大人的喊叫声连连……甚至有藏到哪个角落睡着了,那时候不像现在麻烦事这样多,实在找不到的话,大人也就不找了,天亮了,自然会回来……我曾经在碾打麦子场院的麦垛里睡过一夜,直到天明……我想,我们那个时代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的童年有趣多了,我们有我们的苦难,我们有他们未曾有过的乐趣……
捉迷藏玩了的时候,大多时候又会玩起“过家家”……
“过家家”就是将第一个捉到的未掩藏好的家伙被揪出来后,这时,捉人者会高兴地大喊:“都出来吧,逮到啦”,这样,被逮者又成了案板上的“祭品”,被一个人用手蒙住双眼,大家一个个做着各种动作走过,这时,用手蒙眼的会喊“走亲戚的”、“开汽车的”、“打架的”、有时候大家会对一个平时比较老实、胆子小的伙伴说,做一个下流的动作,这样,便会喊“XXX的”……依次轮流人都表演完了,这时才会放开被蒙者的眼睛,大家一起喊道“老鼠、老鼠要吃啥(方言shuo)”,随后,又一起喊道“要吃那个XXX的”,这时,那个被蒙着眼睛的一准会毫不犹豫的抓住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一个,大家一起会“爆”打 那个家伙,平时胆子小、老实的伙伴会哈哈大笑,这时,被蒙着眼的才知道打错人啦,大家又会反过来去追打胆小、老实的小伙伴……
后记:一眨眼的功夫,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变成爷爷,可童年的一幕幕老是在眼前晃来晃去……
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在玩耍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发现世界的目光、感知世界的能力培养。可是,中国式的教育,将孩子的天性扼杀在“摇篮”中,该玩耍的时节,被填鸭式的逼着去“补习奥数”、“学钢琴”、“补习英语”、“学舞蹈”…….假期里,一场赶不得一场,在应该玩耍的时节,被逼着学习,在应该学习的时节,却在放纵着青春……难道这些不值得家长们去考虑吗、去深思吗?
我敢说,他们的童年,没有值得记忆的东西,尽管我们那个年代,清贫、艰苦,但我们的童年欢乐远远会大于他们!!!!!!
2015.10.11日周末随笔
教育DIY,省掉课外班,关注公众号:童年支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nzj999.com/9394.html